新聞生活

●台新微光工作坊 創新創業 看社企如何改善社會問題

2018.05.30 18:05 pm【EZway生活報報╱記者張俊豪╱綜合報導】
社會企業是透過創新商業模式來改善社會問題,是近年熱門議題。從新創公司到社福團體轉型,台灣已有數百家社會企業紛紛掛牌成立,但多數社福團體對社會企業的定義、經營模式或營運策略,始終是一知半解。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近日邀請六家社會企業及創辦人「三三吾鄉皂」、「點點善」、「錸工場」、「緩緩農作」、「樂農生活志業」及推廣社會型企業的「台灣尤努斯基金會」,分別現身說法並分享經營社會企業的經驗,輔以實際案例,協助社福團體思考未來是否成立「社會企業」。會後並實地走訪「南海16.田園城市示範基地」,瞭解如何讓中高齡再就業,打造綠色健康的田園城市,創造社區共榮的契機。
三三吾鄉手工皂-不一樣的公益路
「三三吾鄉皂」是年輕的創業團隊,由台大學生尹又令於在學時創立,主要結合台東在地小農,用洛神花、金針花及池上米為原料,研製手工皂,委託當地社福團體製作,並由其負責銷售。已跟許多社福團體小作所或庇護工廠合作的「三三吾鄉皂」創辦人尹又令表示,社福團體若轉型為社會企業,其優勢來自於自身的社會影響力,因為擁有社會關懷、改善環境及解決社會問題等關鍵資源,但企業經營的重點是獲利,社福團體要檢視「品牌力」及「產品力」是否具市場競爭力。如果僅有社會影響力而品牌及產品力不佳,且無良好的商業模式運作,又無穩定的客源,是很難成為自給自足的社會企業。尹又令也鼓勵社福團體,不論是否要轉型,要先分析社會影響力的光譜,找到定位的落點,才有成功的機會。




點點善-看見被隱藏的天賦
「點點善」讓公益成為生活,透過共創活動、探索弱勢天賦,並產出共好商品,讓人人欣賞共美,進而實現善的力量。「點點善」是讓弱勢孩子找到優勢,由孩子及設計師共同創作,找到共贏的商業模式,並以創新實驗精神,進行「翻轉天賦」、「天賦城市」及「微光城市計畫」。創辦人葉文宏認為,捐款雖是行善途徑,但所有問題不是靠錢來解決,要給魚吃、給釣竿,同時也陪伴釣魚。葉文宏指出,社會企業是對人群有益的經濟循環,「點點善」原則,就是讓消費者真心喜愛,願意購買,而非販售同情,藉由點不斷擴散為善,最後成為善的循環。
錸工場-減法照護 銀法心棧
「夢之湖—錸工場」日照中心是由「錸德集團」的「錸德文教基金會」所成立,引進日本「夢之湖」日間照護系統,除開發銀髮日照自費市場外,也推廣「減法照護」,翻轉台灣傳統的日間照顧產業。「減法照護」主推恢復長者生活自理能力,讓照護員從旁守護、觀察及等待,能自理的長者,則鼓勵復能;無法自理的長者,則由照護員從旁引導協助。「錸德文教基金會」執行長楊慰芬表示,「錸工場」重視長者的自主性、環境與生活結合、將科技導入照護系統及開設專業型課程,除特意打造「無障礙環境中的有障礙」,在場域內反應真實生活狀態,讓長者適應實際日常生活外,也會依照長者意願,讓其自行選擇課程,如做麵包、學木工、做陶藝及活動…等,尊重其個人自主意願。楊慰芬進一步表示,未來「錸工場」的目標是讓日照中心不止照顧長者,希望能引進其他在地產業,推動共享辦公室及商場輔具展售…等計劃。
尤努斯基金會-股東不分紅的社會型企業
「台灣尤努斯基金會」以教育訓練及培育方式,推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「穆罕默德.尤努斯博士」所主張的「社會型企業」及格萊珉銀行理念。2018年「台灣尤努斯基金會」將輔導8家社會型企業,導入「格萊珉銀行」運作經驗,並成立10所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,以落實台灣社會非營利組織的永續經營。「台灣尤努斯基金會」副執行長吳秀卿特別說明「尤努斯博士」所推動的「社會型企業」(Social Business)與坊間的「社會企業」(Social Enterprise)不同。「社會型企業」(S.B)是股東 (投資者)不分紅,獲利後股東只拿回本金,股東可將資金再投資其他事業,而盈餘則用於拓展業務及改善企業。而一般「社會企業」(S.E)則是股東獲利後,提撥一定比例回饋社會或特定族群。吳秀卿強調,當「社會型企業」開始自給自足時,善款(投資者)就能回收再用來幫助別人,讓愛心不斷傳遞下去。
緩緩農作-開啟城鄉連結的任意門
「緩緩農作」品牌創辦人王立俞在農產式微的台灣,以青年角度開創不同經營思維。王立俞提及當初以創業心態,在雲林農村以勞力換取工作經驗,過著長達兩年無給職的生活。成立「緩緩農作」,希望能提高台灣農產市場需求,帶動農村轉型,並將正確農作知識,傳遞給更多消費者。王立俞表示,「緩緩農作」目前還是待孵育的青創品牌,除透過行動菜車推廣健康食材及正確知識外,也結合體驗式行銷,帶動消費者參與田間農作、生態導覽及鄉間慢活。除此,也透過在地長者擔任社區導遊,導覽在地風情及故事,同時建立在地民宿及農友友善耕作的「有機生態村」,共同推廣及保留傳統農村的能力及技藝。
樂農生活志業-南海16田園城市
「樂農生活志業」是「台灣尤努斯基金會」協助所成立的第一家農業創新的社會型企業,結合產官學資源,提供社區民眾農業技術,以「都市籃耕社」講師培訓計畫,推動社區社團加入社區經營。「樂農生活志業」創辦人林學賢表示,「南海16.田園城市示範基地」以「自然教育、農作體驗及有機生活」為三大經營主題,讓民眾認識離地籃耕的栽培法,滿足都市人體驗種植的樂趣,以及對農產品食安的需求。林學賢指出,「示範基地」舉辦食農教育及體驗活動,並有小農市集,除推動小農地產地銷外,也活化社區閒置空間,串聯社區居民關係,目前已成功提供12位中高齡夥伴就業機會,為老舊社區帶來新活力。
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明男表示,台新「微光工作坊」以社福團體的需求為規劃,上半年已陸續舉辦影像行銷、社會行銷工作坊、全省NPO數位影響力及公益小旅行…等活動。6月11日將舉辦「媒體溝通」、7月4日「領導人高峰會」及7月12日「各領域成果發表會」…等多元培力課程;另7月25日也將於台新金控元廳舉行第八屆「您的一票,決定愛的力量 」成果展,以及第九屆啟始典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