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財經頭條

●經濟快評/美、中雙方代表在沈重的妥協壓力下坐上談判桌

2019-01-06 23:35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《原文網址》
美國與中國7、8日兩天將在北京展開副部長級面對面貿易談判。美國的談判立場原本相對強勢,但隨著美股重挫,且美國經濟指標及企業獲利出現降溫信號,情勢已經轉變成美、中雙方都承受沈重的和解壓力。
美方的成敗,將繫於中國將採購多少美國的農產品、能源及工業產品,及如何管制竊取智慧財產,並阻止強迫性技術移轉。美方這些要求中方已經預先採取一些回應動作,包括採取一系列懲罰竊取智慧財產的措施,研擬「新外人投資法」,禁止地方政府強迫外資轉移技術給中方合資夥伴,並嘗試性採購美國黃豆及天然氣,而且代表團也有農業、能源及財政部高級官員參與,顯示這次談判已有較大的可操作空間。
美國官員已經了解雙方能否達成協議,對華爾街的氛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。既然雙方「焦土戰」所造成的相互毀滅太過嚴重,因而鼓勵雙方能邁向某種協議。談判代表們將設法找到立即性的贏面,例如先提出一份對方可以接受的清單,暫時無法達成協議的項目往後拖;既然宣告己方獲勝,且顯示自己並未投降。




上周蘋果發出營收警訊,造成美股重挫,美方壓力大增;幸好美國12月就業報告強勁,製造業就業大幅增加,美股應聲反彈,才令美國高級官員安心。川普4日也表示,美國在談判中處於「非常強勢的地位」;就算未能達成協議,也不是「全世界最糟糕的事」。
華府「鷹派」人士主張川普雖承受重大的經濟與金融壓力,仍必須堅持底線。但隨著美國經濟及股市轉弱,川普同樣感受到壓力,也了解他若能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,2020年能贏得連任的機率也將大幅提高。
中國由於成長大幅減緩,政府已準備推出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措施,包括對銀行體系注入1,170億資金,擴大基礎建設投資,並要求銀行業增加對中小企業貸款;但由於中國負債已經非常沈重,政府並不希望再度「以債救經」,因此也希望在有限度讓步的條件下,儘快消弭貿易戰的壓力。中國承受痛苦的韌性雖比美國強,更能打持久戰,但這畢竟是下下之策,遠不如「小輸為贏」來得有利。